“十二五”国家奖“丰收”背后的秘诀

作者:李旭玫编辑:发布:2016-01-08点击量: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机械学院邵新宇教授团队完成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湖北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首个一等奖。



  机械学科是华中大的优势学科之一,拥有“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此学科领域,学校5年间共获得了5项国家科技奖。“除了具有学科优势外,成绩的取得与大科学平台建设密不可分”,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史铁林介绍说,“学院拥有4个国家级科学平台,有助于汇聚人才、长期积累和学科交叉,并能有效地推动校企合作,对学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今年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就是依托于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


  在发挥大科学平台作用的同时,学校也出台多举措为重大成果的产出“保驾护航”。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朱宏平认为,国家奖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坚持“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科研战略的结果。他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学校重点聚焦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和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健康、科技与社会的对接。为了促进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研究制定《华中科技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自然科学)》《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从政策上强化对高水平论文、重大科技成果和高质量知识产权等的激励。”


找准点:科研工作要“顶天立地”


  叶轮、叶片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制造水平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误差控制和加工稳定性分析是这类零件高效精密制造的理论难题。


  在连续二期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下,机械学院丁汉院士团队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提出了“复杂曲面扫掠包络误差控制原理和宽行加工理论”,突破了多轴联动宽行加工的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叶轮叶片类零件的制造水平。目前这一工艺已经应用于航天发动机厂的诱导轮加工,刀位误差仅为国际专用软件结果的六分之一, 效率提高4倍。这一项目也在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制造领域能拿到自然科学奖是很难得的,这样的突破来自于丁汉院士团队一直坚持在制造领域里面挖掘科学问题,做‘顶天’的研究”,机械学院副院长彭芳瑜介绍说,“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更多的依靠于学校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但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更多的有赖于产学研合作”。


  根深绝非一日功,板凳须坐十年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奖“丰收”背后的秘诀源于学校在科研战略上的把控,源于学校多年来在学科建设和大科学平台建设上积累的优势,源于一大批科学家在科研选题上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感和坚持不懈的实干精神。


  “十三五”建设已拉开序幕,相信华中大人将进一步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树立“顶天立地”做科研的理念,创造更多一流成果,谱写新的辉煌。


此篇为节选,全文请点击链接:http://news.hustonline.net/article/95369.htm


Copyright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