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洪山礼堂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我院李培根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刘银水教授团队“全海深海水液压可调压载关键技术及装置”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饶运清教授团队“重工装备制造车间优化运行生产管控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次我校共获奖50项,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数量连续蝉联湖北省首位。
李培根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李培根,194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曾先后担任国家863专家组(CIMS、机器人、自动化领域)成员、教育部机械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现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培根院士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智能制造系统运行优化等方向深耕30多年,开展了开创性工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与产业落地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大学领先奖,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全海深海水液压可调压载关键技术及装置
“全海深海水液压可调压载关键技术及装置”主要由华中科技大学和中船集团联合完成,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刘银水、吴德发、王振耀、邓亦攀、罗小辉等6人。
海水液压可调压载装置功能类似“鱼鳔”,是深海装备变革性技术,更是大深度、大吨位潜器实现浮力自适应调节的唯一工程途径。然而,在全海深极端工况下,装置面临超高外压下超高压差海水输出、多任务复杂工况自适应控制、极端环境性能测试与评估三大难题。围绕上述难题,项目发明全海深超高压海水泵,解决了超高环境压力下超高压差海水输出难题;发明全海深可调压载多工况控制阀组,实现注水-排水-悬停工况自适应控制;发明全海深工况可调压载装置性能评价技术,突破全海深工况装置功能和性能评价的难题。国际首次研制出全海深海水液压可调压载装置,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实现万米级海水液压可调压载技术的新突破。鉴定专家认为:“项目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授权发明中国、美国、欧洲专利32项,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成果在载人系列、无人系列、救生系列和武器系列深海装备中广泛应用,为深海装备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全深海水液压浮力调节装置
中浅深度海水液压浮力调节装置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重工装备制造车间优化运行生产管控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
该项目主要由华中科技大学和艾普工华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共同完成。主要完成人包括饶运清、杜俊志、张春江、管在林、朱海平、何东旭等15人。
重工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体量庞大,但长期存在生产周期长,钢材消耗量大、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交期不可控等痛点,亟需解决其对应的三大生产管控难题:即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下料成本、保证物料齐套性。本项目团队历时13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在统筹计划调度、智能套料切割、物料齐套配送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创新研究成果。提出基于多层协同模式的整机混流装配-结构件制造-零部件加工系统的统筹计划调度集成优化方法,自主研发了高性能计划调度软件;首创了基于迁移学习与知识复用的智能套料新方法,自主研发了智能化系列套料软件;发明了基于全局静态规划与现场动态拉动相融合的物料齐套配送优化与控制方法,自主研发了智能物流管控软件;自主研发了面向重工装备制造的车间生产管控平台及优化工具与成套软件。管控平台的运行优化功能及核心技术性能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实现了对国外软件的替代与技术超越。项目成果在100多家重工装备企业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中17家百亿级骨干企业。累计销售软件390余套,近三年在与西门子、罗克韦尔等国际顶尖企业的10次竞标中7次胜出。主要应用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1.6%~38.3%,在制品库存降低了20%以上,钢材消耗平均下降了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重工装备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制造能力提升。
重工装备制造车间生产管控平台典型应用场景